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2024年10月23日宁武县组织了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探讨新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
用好新教材,当好引路人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李程老师普及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修订的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原有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育部组织专家团队对原有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力求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修订后的教材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价值观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修订后的低年级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化了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材内容;二是增加了实践活动环节,鼓励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三是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教材的吸引力,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低年级教材的修订特别强调了课文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对话式叙事风格的运用。这样的设计不仅符合低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对话,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绘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通过丰富的画面和故事情节传递深刻的道德观念。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绘本进行教学,使之成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桥梁。
针对一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册教材以“我是小学生啦”为开篇,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如“认识新朋友”、“学会倾听”等,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同时,教材还设置了“国旗升旗仪式”、“遵守交通规则”等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共同备课:同课异构把握思路体现特色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特别安排了“同课异构”环节,宁武县王敏老师和太原张慧老师围绕《升国旗了》这一课进行教学展示。两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升国旗的相关知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叶澜教授提出的一堂好课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她认为,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应当具备以下特点: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方法灵活、过程互动、效果显著。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以此为标准,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这些要求,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教研活动,我们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坚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将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小学教育新篇章!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