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语文教研时。在11月1号,我们迎来了骨干教师二期培训,虽短短两天的时间,但专家从不同课型,多重维度为我们倾囊相授。我就自能作文这一板块,来谈谈我的心得。
一,接受新理念,转变原有的作文观
在第一期的培训中,是我第一次认识自能作文,说实话,很多的理论知识,听的似懂非懂,从内心来说,自己对自能作文这种新理念还不能完全接受,内心比较迷茫,也有很多的困惑,不知道该怎么教,从哪教起。
直到第二期的培训,让我豁然开朗。通过段老师的课例展示和课后答疑,我对自能作文的教学,脉络才逐渐清晰明朗起来。接下来我就简单复盘一下,段老师讲的自能作文的三大课型。
(一)导读构思课
基本环节:
1.激情导入(时间2分钟,以兴趣为先,指向习作目的和价值)
2.习作要求(时间2分钟,教师要在习作要求上做二度整合(提取最关键词语、核心引导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3.例文导写 (时间15分钟,它指向写作,是重点,教师可从自能作文选取两篇文章,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快速抓住主要内容)
4.联想选材(时间10分钟,也是难点,自能作文里有选材万花筒,可供学生自由选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求异思维。要求准、广、全)
5.选材定题(时间5分钟,首先要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不能胡编滥造,要有生活经验,写真实的事,需要落实到自己身上)
6.写法支招(时间5分钟,点到为止,自能作文里最有效的拿出来就用,侧重写作方法)
7.自选要求 (1分钟,教师要体现因材施教,每位同学在既定目标上拔)
段老师说,教师先上自能作文时,最好基本环节的顺序尽量先别颠倒,读这篇文章一定要选好(要选典范)。
(二)导写定稿课
在导读构思课后,就是学生来定稿,学生放手去写,当堂写,课上写,教师要当堂巡视,发现,进行指导。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勤快一些,多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学生纠正。避免学生写跑题。
(三)导写评改课
它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评析
任务二:评改
任务三:展示
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追求实效,可以当堂评,学生自评,同桌互评,教师面评等,方式力求多样化。如果导读构思课和导写定稿课的教学工作做足,评和改就能达优。
教师在最后要把学生写的优秀作文做成果展示。方式可以是课前三分钟,微信展等,其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内驱力。
二、学以致用,踏踏实实用到课堂中去
段正山老师还为我们带来课例展示—————即景。巧妙的课堂设计,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引领。
激趣导入环节,让学生发现校园周边的景,师引导观察景物时,层次不同,颜色不同。可以给题目起个新颖的名字。随后由眼前景想到见过的其它景物。在学生确立题目时,老师重点强调,这个景一定是你亲眼见过的。不能是虚假的。这样即使纠正了学生立意的错误方向。避免学生跑题。
习作要求这一块,老师把课本上的习作要求做了一个整合,把它精简成为什么,写什么和怎么写,让学生紧抓重点,不啰嗦。
例文导写这一块,运用自能作文里的两篇文章《海滨仲夏夜》和《雨声》作为典型例文,专文专导,两文整合,一个抓顺序,一个抓修辞。每一篇都有其目的,唤醒学生在不同的写景角度,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联想选材块,询问学生你愿意借鉴哪篇?
在选材定题这一块,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景用物写,定物有序,物要变化。唤醒学生的发散思维。让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分享了自己的题目,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
最后段老师说,只有眼中有景,心中有景,才能笔下有景。如果景未定,出去观察一下,再动笔写。
汝果要写文,功夫在文外,作文的教学,仅仅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能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感受,去体验美好生活,然后将这些美好瞬间收集,整理,在提炼,让孩子们养成每日观一物的好习惯,日积月累,方能功到自然成。
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通过这次的学习,相信自己会在习作教学中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蜕变,尽快从模仿开始,利用好自能作文这本书,边摸索变进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