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夏天告别,与秋天相拥。在这个落叶低语、秋虫鸣唱的金色秋天,宁武县语文骨干教师第二期教研活动在西关小学举行。六十多名骨干教师相聚于此,共同奔赴一场语文的盛宴。
首先为我们带来课例展示的是来自贵州省仁怀市周林学校的青年教师王玉琴,她为我们带来的是《一滴水的旅行》和《我是一条小鱼》,王老师热情洋溢,教态大方得体,教学设计富有创意,教学风格个性鲜明,着眼学生素养提升,精心设计课件和教学环节,在课堂上采取不同形式的读,让孩子们在读中去感受。积极进行师生互动,是一堂有新理念的高质量的教研课。
接下来为我们带来课例展示的是来自东关小学的骨干教师杨晓霞,她为我们带来的是群文阅读课型《金秋时节》,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文章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楚,同时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做到了熟读成诵,最后还拓展了课外古诗的学习。
来自贵州省仁怀市周洁老师,她为我们带来的是《习点面结合 悟英雄精神》,首先激情引趣时,通过不同英雄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英雄的形象。接着出示自能作文里的两篇文章,让学生根据学习单去对比阅读。在讲授过程中寻找最具价值阅读点让学生去读,去领悟。
关于群文阅读,首先要思考为什么把这几篇文章放一起,找到它们在语言、内容、主旨等方面之间的关联。其次,要明确通过群文阅读课想达到什么教学价值,最后要反思实际的课堂效果有没有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在文本解读方面,更要深挖文本、注重情境化设置。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改革课题组核心成员段正山老师带来的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即景》。段正山老师首先谈话导入课题,让同学们欣赏西关小学窗外美景,从而引出课题。接着出示习作要求,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完成这篇习作,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作文课。
段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
一、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克服只重视“堂上导读、练笔”的倾向。例如我们在导读、练笔时,一样可以借助幻灯、实物、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发挥多媒体生动直观的作用,这样做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作文兴趣协调发展。
二、作文选材要尽量来源于生活实践。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写他们熟悉的人物、事物,鼓励学生课堂下用日记形式练笔。
俗话说,智慧的人一定是听一次,思考十次;看一次,实践十次。所以这次学习没有结束,只是开始,接下来,老师们会把本次的学习内化落实到课堂和教研中。
静水流深,光而不耀。语文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让我们用今天所学所悟,去追求更美好更精彩的课堂。
![]() |
![]() |
![]() |
![]() |
![]() |